西方金融炼金术的最终归宿:欠债不还,杀掉债主
11世纪时,信奉伊斯兰教的塞尔柱突厥人在小亚细亚大败基督教拜占庭帝国,这场宗教冲突成为十字军东征的导火索。1095年,面对君士坦丁堡的求援,教皇乌尔班二世正式发起东征号召。但这场持续两百年的宗教战争背后,隐藏着更深刻的经济动因。
当时欧洲正陷入严重的贸易危机。持续千年的丝绸之路贸易使欧洲白银源源不断流向东方,而欧洲却缺乏能吸引东方买家的商品。更糟糕的是,随着伊斯兰势力控制中东要道,东方商品经过层层加价后运抵欧洲时已无利可图。十字军东征的真实目的,正是为了打通商路,同时以宗教之名行掠夺之实。
参加东征的主力是那些受长子继承制排挤的贵族次子们,他们渴望通过战功获取财富与领地。这些骑士在战争中逐渐形成三大军事修会:医院骑士团、条顿骑士团和声名最显赫的圣殿骑士团。圣殿骑士团名义上恪守忠贞、贫穷、服从的誓言,却因直属教皇而获得惊人财富。鼎盛时期,他们在欧洲拥有9000多座庄园,年收入高达600万英镑——是当时英国王室收入的200倍。
展开剩余62%这个跨国金融帝国的主要财源是放贷业务。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,他们成为欧洲各国王室的债主。每当君主发动战争,都要向骑士团借贷,并由其负责后勤保障。这种军事-金融复合体模式,使圣殿骑士团俨然成为凌驾于各国之上的影子政府。
但成也武力,败也武力。1187年哈丁战役惨败于萨拉丁,中东势力被连根拔起;后来在与蒙古骑兵的交锋中又遭重创。1307年,法王腓力四世趁机发动突袭,一夜之间将境内骑士团成员尽数逮捕,以酷刑逼供后处以火刑。随着债主灰飞烟灭,法国王室欠下的巨额债务也随之勾销。
这种杀债主抵债的做法在欧洲由来已久。中世纪欧洲生产力低下,各国普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。流亡的犹太人因信仰差异被剥夺土地所有权,只能从事商贸和货币兑换,逐渐掌控金融业。但当债务累积到难以偿还时,欧洲统治者就会煽动排犹浪潮,通过暴力手段消除债务。近代史上最极端的例子就是纳粹德国的水晶之夜和大屠杀。
这种借债-掠夺的恶性循环至今仍在延续。观察当今国际局势:美国国债已突破30万亿美元,年利息远超财政收入。为转嫁危机,美国在乌克兰、中东、东北亚等地不断制造冲突——这些地区恰巧都是美国债权的持有者。面对这种局面,保持战略定力、化解危机而非正面冲突,或许才是最明智的选择。时间,终将成为债务帝国最大的敌人。
发布于:天津市